發布時間:
2022
-
03
-
06
責任編輯:
| 明清家具研習社 |逢春不游樂,但恐是癡人。春光正好,聊聊古人春游的那些事兒。氣溫回暖,一掃寒冬冽氣,春光和煦,正是出游之時。雖然如今已經難以追溯春游這一民間習俗開始于什么時候,但從古代典籍和繪畫來看,春游的歷史不是一般的長。早至先秦時期,《晉書》中便記載著人們每年春天結伴到郊外賞春光春景一事,齊國也有著“放春三月觀于野”的習俗。明 丁云鵬《春游圖》扇頁 故宮博物院藏明清以來,這一風俗更是盛行,《杭州府志》中記錄下了杭州人游春的路線:“二月花朝以往,士女急先出郊,謂之探春。畫舫輕舟,櫛比鱗集,先南屏,次放生池、湖心亭、岳王墳、盧舍庵,后入西陵橋、放鶴亭、比來皋亭山、劉墳村。每當春日,桃花盛放,一望如錦,游人多問津焉。”即便是在疫情偶發的如今,春季的山野河堤也遍是人的痕跡,北有玉淵潭的爛漫春櫻,南有西湖十景之一著名的蘇堤春曉,即便是家附近的小公園,人們也十分樂意趁著晴日去溜達幾圈。唐 張萱 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(摹本局部) 遼寧省博物館藏從初春到暮春,自然為游春人們一直準備著豐盛的美景,故而庾信作《春賦》,從“二月楊花滿路飛”寫到“三日曲水向河津”,通過文字把春日的盛景渲染到了極致,今天,就讓我們伴著好春光,與古人春日同游。春日游 · 節日START OF SPRING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節日自然也是春天不可缺少的。在傳統文化中,與春日出游相關的節日也有不少,如農歷二月二的踏青節、三月三的上巳節。如孟浩然詩云:歲歲春草生,踏青二三月踏青這一習俗其實源于遠古農耕時代的一種祭祀,如《禮記·月令》載:“立春之日,天子親帥三公九卿、諸侯、大夫以至,以迎春東郊。”古人鄭重其事地用儀式迎接春天,以開啟新一輪繁忙的生產與生活。除了天子坐鎮的國家儀式,百姓往往也會自發在春天祭祀與農事相關的神明。每到農歷二月二日,人們便會出城采蓬葉,備牲醴紙爆竹等物,為土...